灵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灵丘县2024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
《灵丘县2024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灵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灵丘县2024年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加快建设面向京津冀“三区两地”“四个灵丘”的发展定位,强化文旅业态培育和服务提升,激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更高质量建设文旅康养示范区,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2024年文旅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为统领,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深入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灵丘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度工作要求,坚持“一核、两翼、三色、四片区、五功能”工作思路(以下简称“12345”),充分整合利用全县丰富文旅资源,实现全县文旅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京西福地山水灵丘”美誉度。
一核:以县城为核心,辐射县城东西沿线及武灵镇,涵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涵盖县旅游集散中心、赵武灵王墓等景区景点,涵盖固城、黑龙河、东西福田等村庄,将县城及县城周边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核心功能区。
两翼:平型关红色长城景观翼;唐河大峡谷生态走廊景观翼。
三色:灵丘县文旅资源丰富,“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达230多处,聚焦“红、古、绿”三色构筑灵丘旅游底色,书写红色动人、古色引人、绿色宜人的文旅新篇章。
四片区:
1.红色文化体验区。以东河南镇、白崖台乡、赵北乡、平型关大捷景区为中心区域,打造集教育、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以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为主的红色文化体验区。
2.康养研学度假区。以唐河大峡谷、红石塄乡为中心区域,提升车河有机社区、觉山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发展沿河、桃花溶洞、北泉、龙渠沟等乡村旅游较好的地区,打造研学活力迸发、生态优势显著、综合功能完备、全域环境优美的康养研学度假区。
3.山水田园休闲区。以上寨镇、下关乡、独峪乡为中心区域,加强各类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机衔接,串联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促进花塔生态民宿景区提质增效,建设集山水观光、湖泊垂钓、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特色度假于一体的山水田园休闲目的地。
4.生态旅游观光区。以落水河乡、石家田乡、柳科乡为中心区域,串联空中草原、龙泉寺等景区景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区,建设绿色发展水平强的生态观光产业综合体。
五功能:四片区聚焦“红色产业、研学教育、田园康养、休闲体验、产品销售”五大功能,探索红色资源、古色文化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推动“红古绿”“三色”旅游交相辉映,把灵丘的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一条高质量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二、重点工作
(一)助推“四片区”功能建设。一是重点升级红色文化体验区,推动平型关大捷4A级景区提质增效,促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服务效能发挥,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平型关培训中心、“平型关1937”影视推广等项目,打造标杆龙头景区;发展白崖台乡、东河南镇等地乡村旅游,促进红色文化片区建设。二是重点打造康养研学度假区,推动促进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车河有机社区、觉山寺旅游景区等提质升级;开展唐河大峡谷EOD项目,完善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车停靠点、自行车租赁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河有机社区创建4A景区,桃花溶洞、山水北泉、沿河等创建3A景区,依托落水河门头水乡、唐河大峡谷沿线升级业态,提升景区景点内涵品质;持续深化与京津冀研学机构和市教育、体育、文旅等部门对接,强化研学与农业、文化、民俗、康养等融合,让研学旅游成为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旅产业的延伸消费和溢出效应。三是重点推进山水田园休闲区建设,提升花塔生态民俗景区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发展三五九旅旅部旧址、龙堂会等地乡村山水游。四是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区建设,提升空中草原景区建设水平,发展以草原游为代表的生态游,不断提升生态观光区的“软实力”和影响力。五是推动四片区联动发展,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缩小片区间差距的发展战略,实现片区相对均衡、动态协调和充分发展,立足“全域旅游”发展“全景灵丘”,推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平型关文旅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提升文旅市场服务。一是发挥县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更大范围、更多功能、更深层次提供线路推荐、旅游咨询、代订餐饮及住宿、旅游主题宣传展示等旅游公共服务,进一步发挥集散中心引客入灵、资源引流的作用。二是聚焦假日和节庆旅游,加快数智赋能,优化灵丘智慧文旅“小程序”,及时更新动态信息,让游客更加便捷地体验灵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实现“一部手机游灵丘”;在“五一”“国庆”等游客流量剧增的节日,加开旅游专线公交,加强景区道路分流管控、设置临时停车场、引导市场主体盘活空置楼房开发酒店式公寓,保障旅游旺季游客的“吃、游、住、行”。三是开展文旅市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发挥文旅、公安、交通、市场、消防等部门的工作合力,加强文旅市场综合治理,重点强化酒店挂牌价管理,落实明码标价,持续开展小摊贩食品、燃气安全监管、出租车乱收费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广泛宣传、示范点打造等方式,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全方位提升文旅市场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消防大队、县交通局、县平型关文旅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促进文旅业态发展。一是推动民宿集群发展,扶持发展云朵驿站、青青民宿、追梦客栈、含水小寨、花塔云舍、落水河“水乡小院”、沿河系列民宿等,实现民宿集群化发展;创新乡村民宿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盘活乡村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按照市场运作发展规则,探索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增加全县住宿体量,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民宿品牌。二是提升非遗活化利用水平,开展文创产品展销、非遗文化展演、“非遗”购物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集中宣传等活动,促进“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演艺”等业态发展,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助力、非遗唱戏”的“非遗”活化利用新模式。三是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因地制宜开展龙泉寺桃花节、东河南镇杏花节、柳科乡芍药节、北泉荷花节、下关插秧节、平型关文化旅游节、赵北农民运动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提升改造《山水北泉》《龙渠沟的老百姓》《赵武灵王巡游》等群众性文旅品牌活动;开展“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乐器、声乐、舞蹈、书画等多项公益培训;鼓励平型关大捷景区、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车河有机社区、花塔生态民俗景区、空中草原景区、猫山传统文化园等龙头景区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娱乐产品,开发游客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娱乐项目,努力形成“一乡(镇)一特色、一村(社区)一活动、一景一品牌”的文旅新格局。(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平型关文旅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创新文旅宣传矩阵。一是拓宽传统媒体路径,加强与国家级、省级、市级主要媒体协同宣传;提升智慧旅游平台、山水灵丘网站、灵丘旅游公众号、灵丘县平型关文旅公司视频号等网络媒体宣传质量。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携程、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的对接推荐,注重与周边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白石山等景区的捆绑联合、协调发展;强化与大同市各类协会的合作推广,积极开展灵丘文旅“进平城”“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通过“美食进校园”“文旅直通车”等形式,紧盯周边游客、校园学生资源,抢抓“研学机遇”,讲好灵丘故事,放大宣传效果,带动更多游客来灵丘“打卡”。三是用好对外平台,依托大同古城灵丘院,定期在灵丘院开展罗罗腔、风风柳、手工展、特产展等非遗、展销推荐活动,使其成为灵丘对外宣传、产品展销、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挖掘优化推广不同时间、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旅游主题路线,发挥“文旅星推官”和民间各类自媒体的引流作用,拓展抖音、小红书等宣传阵地,多渠道、全方位推介灵丘文旅资源;全力构建市县联动、县区互动、景区发动的新媒体宣传矩阵,推动灵丘文旅产品、线路等资源公开推广,将灵丘文旅故事讲好、讲深、讲活、讲透,形成了上下同心、内外合力的文旅“大公开大宣传”格局,不断提升“京西福地山水灵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发展文旅市场主体。推动落实《灵丘县关于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灵办发〔2021〕9号)等政策文件精神,壮大传统文旅企业,培育影响力强、服务效益好的旅行社2家;扶持打造一批旅游资讯、旅游服务、旅游营销等电商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资源,使我县文旅市场主体逐渐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成立县旅游发展协会,发挥行业组织在文旅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势头强劲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企业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树立“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工作导向,做好产品、业态、盈利模式等策划布局,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借助和发挥资本市场投资、国有企业力量,结合我县文旅产业发展实际,发挥平型关、唐河大峡谷等资源优势,认真研究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精心策划、科学谋划一批成熟度高、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的追踪管理,做好保姆式跟踪服务,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到位率,推进全县文旅项目建设整体加速,品牌发展,品质提升。(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灵丘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专班作用,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和旅游局,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多主体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定期汇报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二)强化资金保障。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等建设的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县财政部门每年安排资金扶持文旅项目开发。各相关单位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来进行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开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解决文旅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大基层文化旅游队伍建设力度,开展涉旅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充实配强基层文化旅游干部队伍,与大同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建设高端智库,让各类咨询机构、规划单位、国有企业等参与文旅康养产业建设,让专家参与文化和旅游发展政策制定、重大项目策划和运营管理等环节,为灵丘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强化督查考核。积极发挥监督考核在推进文旅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对本行动计划明确的重点任务定期督查,统筹运用督考结果,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担当实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