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大同要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7-28 16:56
标题: 全市打响以“迅”应“汛”“主动仗”
文号:
时效:

全市打响以“迅”应“汛”“主动仗”

发布时间:2025-07-28 16:56 来源:大同日报
| | | |

以万全之备迎战汛期“大考”

根据气象部门预警,预计7月25日至26日,我市还将出现新一轮强降水过程,防汛形势严峻复杂。25日夜,市委书记张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俊义来到市气象局指挥调度防汛工作,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分析雨情汛情趋势,商讨防汛备汛措施,并现场电话连线可能出现强降水的天镇县、阳高县、灵丘县、浑源县,了解当地雨情和应对工作情况,要求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进一步织密工作“责任网”、消除防汛“风险点”、夯实应急“硬基础”,以万全之备全力迎战汛期“大考”。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王明厚,副市长李东升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一时间,各重点县区和相关部门闻令而动、迅速响应,打响了以“迅”应“汛”“主动仗”。

各重点县区

闻令而动严阵以待多举措应对

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天镇县迅速行动、周密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压实防汛责任。截至7月25日夜,该县已转移2个乡镇、7个村受暴雨和山洪威胁的52名群众,并对5处风险等级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的28户66人,做好紧急转移和疏散撤离准备。同时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抢险力量调配,储备了充足的沙石、救生衣、帐篷等防汛物资,6名物资调运人员和20辆应急车辆24小时待命,18支共计1360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已集结完毕,确保在发生汛情险情时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和应急抢修。此外,针对城市内涝防范工作,该县还在易涝点配备闸阀和排水泵,发现内涝问题及时开闸放水、泄流,确保该区域积水及时排放。

针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阳高县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力量深入守口堡水库、黑水河、黄水河等重点区域进行现场巡查,第一时间掌握水位涨势、河堤安全情况。截至目前未发生河道堤防和水库险情。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该县还在罗文皂镇、大白登镇、古城镇设置3个临时集中安置点,配备609个床位及充足的生活物资,储备了防汛编织袋7.2万条、砂石料8000立方米、各类抢险设备87台,并向重点乡镇调拨1万条编织袋,以及发电机、抽水泵等应急物资。县级4支骨干救援队和2支社会应急队伍严阵以待,各乡镇268支3749人的抢险队伍及236台工程机械车辆24小时待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阳高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灵丘县做细做实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县气象局、应急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4部门依托气象云图,精准分析研判各乡镇未来降水情况,加密降水预报频次,做到提前预测预警。同时要求下关乡、独峪乡、上寨镇、红石塄乡等重点乡镇,动态上报河道水情、雨情、汛情,根据预案及时调整应急响应。此外,该县各防汛战线工作人员全部坚守岗位、备战待命,狠抓“组织、预案、措施、队伍、物资”五落实,将根据天气预警及雨情变化,果断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特别是针对南部山区乡镇以及沿河、靠近山体等危险区的居民做到应转尽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部门

迅速响应昼夜坚守尽全力防范

气象工作在防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首道防线作用”。针对这次降雨过程,市气象局提前一周通过《大同决策气象周报》提示23日至26日我市将进入强降水集中期,提前30多小时向社会发布有持续性强降水的《重要气象信息报告》。截至目前,该局共发布各类气象信息29期、各类预警信息56期,短信26万人次,通过电话和短信叫应216人次。同时,每天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电视等媒体平台向公众滚动播报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科学精准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跟踪雨情、水情和汛情,精准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汛抢险争取宝贵时间。”市气象局局长张磊说。

应急响应是防汛备汛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大同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会商,市防汛抗旱专项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自7月24日13时针对平城区、云冈区、新荣区、左云县、阳高县、天镇县启动市级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当日22时启动市级防汛三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县区防汛指挥机构和市有关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和应急处置情况,逐级落实防汛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预警叫应,按照“四个一律”果断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有关单位按照工作职责,盯紧各自行业领域,加强巡查巡护,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并根据雨情险情及时派出工作组指导事发地政府开展防汛抢险工作,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我们要做到雨未到、人先到;水不退,人不撤。”26日凌晨1时许,在拥军路七中岗下穿桥防汛风险点位,刚刚排除了一波险情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四大队民警依然在雨中坚守。“依据气象预警,我们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同时加强易积水路段、桥梁隧道的值守和动态巡逻,实施硬隔离、疏导绕行等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交管四大队大队长张宝升说。据了解,就在26日凌晨0时许,七中岗下穿桥积水超过15厘米,市桥涵所迅速启动雨水泵站,对积水进行抽排,市环卫部门组织员工重点清理雨水箅子和边沟杂物,切实保障排水系统通畅。

7月26日凌晨,记者来到位于平城区陈庄村防汛前沿,市城市管理局和市政、供排水公司工作人员值守在点位上,“近期我市出现连续强降雨,而陈庄村前的武州路,由于南北两端偏高中间低洼,是一处十分容易积水的点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按照指挥部应急响应要求,全天在岗值守,随时处置险情。”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员曾权在接受采访时说。

26日凌晨1时许,夜色深沉,淅淅沥沥的雨丝在路灯下织成轻帘。云中路与南环路交叉口的金牛岗是我市一处易积水点,身穿荧光黄雨衣的市城市道路设施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正沿路巡查。不远处,电源保障车、救援车及手推式路障“待命”。自24日上午8时起,该所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全员到岗,12台应急车辆、8套收水口防护栏等设备也及时部署到位,并提前把周边排水管网清淤了一遍。“就今天情况来看,这里是断断续续的小雨,未出现积水,周边道路畅通。”市城市道路设施服务所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紧盯雨情,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闭环措施,守护城市安全。

26日凌晨2时许,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指挥中心灯火通明,作为市城管局排水防涝工作的“大脑”,该中心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无线对讲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保障与各支防汛队伍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顺利开展。此次降雨,市城管系统及公安交管部门共出动600余人,对我市29处易积水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盯防。截至26日凌晨3时降雨停止,未出现险情。

防汛工作犹如一次“大考”,考验着全市的应急机制和反应速度,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与抢险工作,我市成立市防汛抗旱专项联席会议办公室,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细化防汛应急预案,进一步织牢织密立体防汛网。截至目前,全市生产生活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领域运行正常,没有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及积水,交通运行畅通。下一步,各相关县区和部门还将继续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面落实防汛各项措施,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